他们是一群激情飞扬,活力四射,不服输的年轻人,他们来自西安外事学院。今年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全国3D大赛,在2010大赛时,他们因为准备不足,未能闯进在江苏·常州科教城举办的现场总决赛。带着遗憾和些许不服,带队指导老师杨在华、周振华千里迢迢,从西安自费赶到常州,现场观摩了2010全国3D大赛现场总决赛。四天的总决赛带给他们无限的震撼和更多的思考。在从常州回西安的火车上,他们暗自给自己下了一个承诺:2011全国3D大赛上他们一定要进入现场总决赛!
西安外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码基地参赛团队合影
杨在华老师现场观摩了2010全国3D大赛现场总决赛
杨在华和周振华老师所在的西安外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码基地拥有几十人骨干学生的队伍,这些学生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这群青年人因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走到了一起,作为老师,杨在华和周振华也只是80后。数码基地也从一开始的只有一间教室、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3层、上千平米的教学楼,并且能独立承担数字艺术项目的设计制作工作,几年来已经为西安外事学院完成了多个教学、校园虚拟漫游等项目。
西安外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码基地
从现场总决赛回来之后,他们就开始筹划2011大赛的作品主题和组建参赛团队。2010年12月,数码基地进行了新一届的招新,共计接收了近百名的新学员,在对新学员培训后,举行了西安外事学院校内3D设计大赛,共千余名学员和3D爱好者参赛,最终选出近300件优秀作品参加校内总决赛。
数码基地举行了西安外事学院校内3D设计大赛
校内大赛结束后,杨在华老师和周振华老师带领数码基地成员积极筹备2011全国3D大赛,最后,他们将主题锁定为极富西安特色的古城墙,另外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的3D长卷《清明上河图》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也与他们所开展的教学内容非常吻合,于是也被确定为他们的最终选题。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然而画卷中的一切已随时光流逝,今天,我们用3D使它在次生动、富有生命,用别样的风格展现《清明上河图》图景,用独特的方式来再次震撼你的眼球。
自2010年11月以来到作品完成,7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几经波折,杨在华老师回忆到。“往年的春节欢声笑语,2011年的春节,他人依旧,而我们却在电脑旁无怨无悔的为2011的全国3D大赛备战。新学年的开始,每个成员带着假期奋战的心血来到了学校,看着一个个精细的白膜,我们心中充满着信心。接踵而至的渲染工作,更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白天望着那密密麻麻的课表,我们无可奈何,渲染的工作只能夜间进行。”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古称长安,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古都自然少不了标志性建筑城墙。
岁月沧桑,曾经的电车销声匿迹,化身如今的小汽车,土墙青瓦的矮房屋化身如今的大厦高耸入云,岁月的延迁,城墙的变化。
回想那段日子,虽然有点苦,但在心底他们感受到的是无法言语的甜蜜,杨在华老师接着说,“犹豫设备的限制,渲染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但谁都没有退缩。渲染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作品的完成,看着那上万张图片,大家显得更是干劲十足,一张又一张,鼠标点坏了,换新的,手腕磨出血丝没人抱怨,在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协同下,作品初稿终于完成。在这期间,老师累垮了,没休息,同学脚受伤了,虽然打了石膏但他还依然奋战在实验室。”
自2010年11月以来到作品完成,7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几经波折
3D大赛我们回来了,这次我们一定能走得更远!
现在,他们带着作品,带着信心回到了3D大赛的舞台上,7个月的坚守,上万张的图片,目的就是要兑现之前所许下的承诺,实现他们的3D梦想。
3D大赛我们回来了,这次我们一定能走得更远!
- 相关阅读:
- ·天远三维携3D大赛推进中国逆向工程实践创新
//solution.zol.com.cn/242/242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