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处获悉,截止24日,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福建已造成612人死亡,208人失踪,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在减灾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中,记者还没有看到文物古籍方面的受损报道,但从历年的数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2005年10月,福州鼓山涌泉寺发生古寺受损、大量珍贵经书被泡就是因台风所致。实际上,古籍已成为台风、洪水和各种突发事件的最大受害者。
事故不断,古籍损毁触目惊心
发生在2005年11月15日的民族文化宫古籍受水浸泡,让人记忆犹新。由于馆藏位置与管道破裂处相距较近,藏有60多万册图书文献的地下书库被灌水,有近20多万册的珍贵文献直接遭到水淹或受潮。素有镇馆之宝美誉的《大藏经》也未幸免遇难!据图书馆负责藏经的工作人员洛布介绍,受水浸泡的《大藏经》已有300多年历史,共有4万多页,因为热力管道里面的水含有软化物,因此对《大藏经》影响非常巨大,如处理不善,经书可能几年内就会烂掉。整理好的《大藏经》经专家要求已被冷冻,但经此浩劫,寿命已大打折扣。
灾难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一直关注中国古籍保护的汉王科技,更是在第一时间与民族文化宫取得了联系,在得知受损古籍急需进行补救备份后,汉王当即决定向民族文化宫捐助两台最新产品——文豪7600。这一举动为汉王博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得到了文化宫的高度赞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文化宫的一位负责人对汉王科技在古籍保护上一如既往的热忱,专注卓越的技术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同时呼吁:“如果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有更多像汉王这样的企业,关心并加入到古籍保护中来,古籍保护将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但在春天到来之前,古籍还得经受漫长严冬的考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民族文化宫工作人员表示,这次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由于长期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关注,馆藏条件迟迟不能得到改善。很多珍贵古籍长期暴露在简陋的环境中,遭到水火虫鼠的侵吞和威胁,这样造成的损失可能比一次事故大上百倍,而目前的事故只是暴露了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不是危言耸听,据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介绍,目前收藏于全国各公藏单位的古籍文献大约有3000多万册,其中大部分古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而急需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
人才匮乏,古籍电子化成当务之急
“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改善藏书环境、进行原本脱酸、比照原样修复,称之为原生性保护;二是缩微复制、扫描复制、原样影印等,即再生性保护。虽然从古籍保护的角度讲前者更为重要,但在目前资金和人员都非常缺乏的条件下,却难以大力推行。”在向记者介绍当前古籍保护工作时,上海图书馆的副馆长周德明不免面露苦色。他的这种忧虑得到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的印证,据詹福瑞介绍,目前中国的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而修复的古籍多达1000万册,以现在的规模和速度,完成修复工作需要1000年!
显然,完全依靠原生性保护是行不通的!“要打破目前的困局,只有从古籍电子化技术上寻找突破口。” 在谈到古籍保护的发展趋势时,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前景充满信心,“从目前的情况看,古籍电子化不仅是古籍保护的发展趋势,更是古籍保护的当务之急。与原生性保护方式相比,古籍电子化不仅经济可行,而且技术成熟,在实现古籍内容保护的同时,更能便利于读者的使用和传播,让古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古籍电子化的积极倡导者,专家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也非常关注,“古籍的数字转换不同于普通的图文处理,因为页面斑驳,字体繁复,加上版式复杂,古籍电子化在字符的识别率、字库规模和版面处理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如果不能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古籍数字化是难以想象的。”
台风肆虐,古籍保护急待纳入议事日程
古籍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虽然保护的意识在近年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由于积弊已深,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改变当前的古籍保护现状,肯定是不现实的。”一位在地方图书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常年没有新书入库、平时门可罗雀的图书馆是什么样子?你可以设想一下。”对地方图书馆破败凋零的现状,这位工作人员面露忧色。
由于在管理上各自为政、技术上因循守旧,资金上严重匮乏……各馆藏机构都已难以为继。对众多的馆藏机构而言,能维持现有馆藏条件不降实属不易!如果遭遇突发事件,根本无力应付,有的甚至会馆毁书亡。这不是骇人听闻,现在席卷中国南方6省的台风“碧利斯”,就为这种威胁提供了现实的注脚。
在天灾面前,人们想到更多的是生命和财产,对古籍保护还无暇顾及。对这种现状,汉王科技暗暗着急,在接受采访时,汉王科技反复要求记者,一定要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古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损毁就不可恢复。在当前台风频现的关键时刻,古籍保护的意识更应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目前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如有危机情况发生,我们随时准备伸出援手。”
在古籍保护上,汉王所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感染了记者。联想到今年频繁举行的各种古籍保护活动,从2002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启动,到2004年,“《中华再造善本》进校园活动”展开,再到今年“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的隆重开幕,这些活动的密集举行不正反映了我们在古籍保护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吗?在记者发稿时,第5号台风“格美”又步步紧逼,古籍保护任务更显艰巨。
- 相关阅读:
- ·淘打助力订单处理 二天24191件商品快速发送
//solution.zol.com.cn/233/2333617.html - ·爱数助力攀钢成都钢钒实现一体化数据保护
//solution.zol.com.cn/218/2185079.html - ·爱数助力武汉协和医院打造数据保护框架
//solution.zol.com.cn/214/2141664.html - ·深信服广域网加速助力海关建高效办公网
//solution.zol.com.cn/207/2071036.html - ·汉王选用Aladdin HASP 强化软件保护
//solution.zol.com.cn/54/54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