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ZOL首页 > 解决方案 > 电子政务 | ![]() |
在全民上网的今天,没有申请使用QQ、MSN、ICQ等IM通讯工具的网民只怕已是凤毛麟角了——根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拥有至少一个IM账号的人比成熟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的数量还要多,已经成为普及率仅次于手机和EMAIL的个人通讯工具,而使用频率及时间更是遥遥领先……
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使用IM工具沟通?原因很多,但相信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沟通成本低!在所有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中,IM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既可以通过文字交流,也可以视频+语音聊天,一方面比电子邮件快捷高效,有实时优势,另一方面与电话手机相比费用几乎可以忽略。归根结底,免费这一先天优势是各种IM工具大行其道最重要的的“撒手锏”!
然而,近年来,IM行业开始刮起了一股“收费风潮”。看到了网络游戏和SP们的风光无限,各大IM服务提供商也纷纷开始在针对个人用户收费问题上“争相效仿”——或将服务领域扩展到游戏领域赚取点卡收入,如目前火爆异常的QQ游戏,或提供图铃、表情等内容服务,通过手机捆绑与移动分账,如MSN的“部分收费服务”。客观地说,任何企业都需要成熟的盈利模式和渠道,这是无可厚非的,获得一定的利润也是对客户负责任的表现,然而,把收费对象定为个人用户是否恰当呢?
“就目前国内的收入水平、网络应用传统和消费习惯来说,通过互联网,任何对个人的收费行为都不算很理智的经营行为”,针对记者抛出的问题,一位互联网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互联网一出现在中国就是免费的,因为初期国内无论是用户消费能力、支付渠道包括信用和金融体系都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都尽量把成本转嫁到广告等企业用户上,同时争取更多的个人用户;近几年这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对许多长期的网民来说,免费的习惯和思维是短时期内不易改变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易趣做不过淘宝,因为后者是免费的。”
该专家表示,目前成功对个人用户收费上实现突破的,只有以盛大为代表的一些网络游戏提供商,以及腾讯QQ的移动增值服务,前者是因为提供了有足够深度的网络应用,后者的成功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垄断优势。其余的,包括MSN、一些收费的B2C公司以及前些年比较火的众多SP,发展都并不好,其收费业务多数都成了“鸡肋”。
尽管如此,在盈利冲动的驱使下,目前绝大多数的IM厂商还是或决然或扭捏地打出了收费的大旗,能够坚守原有免费策略的公司已是不多,还有人敢反其道行之吗?
从这一点上来说,深圳KC公司无疑是个异类,他们推出的“第二代即时通信软件”KC不仅分文不取,还在各种深度IM应用以外提供了众多传统的“有偿服务”,如每月300条短信、每月10分钟国内长途电话等等,而这些都是免费的!下面我们就来一睹这款软件的真容!
Keep Contact(简称KC)是一款新型的免费即时通信软件。它集合网络电话、短信/彩信、邮件、聊天等多种通信方式,创新的自动建立与维护通信录、全开放的网络通信与一站式通信入口为一体的服务,用户只要绑定自己的QQ、MSN、邮箱帐户,KC就会自动导入相关帐户好友列表,在不更换平台的情况下与QQ、MSN等联系人通信;此外,免费用户通过手机验证或传真身份证复印件或手机致电客服后,就可立即免费获得每月300条短信、每月10分钟国内长途电话等权限!
怎么样,很诱人吧?不用切换QQ和MSN,也不用打开邮箱,只需要一个界面就可以“通吃”,还有免费短信和电话,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也许有人要问了,既然是免费,为什么还要手机号验证才能获得短信和电话服务呢,是不是以后还要收费?对此,记者联系了KC公司,并提出了该问题。对方市场部负责人表示,KC已发表律师声明,不是传统无线增值服务商,不会也无法利用验证手机对用户进行任何收费,所以用户可以放心注册,之所以验证手机是为了方便用户在密码丢失后可以顺利找回自己的账户,更重要是为了杜绝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而对于另外一些朋友可能好奇的盈利问题,该市场部负责人也爽快地给出了答复:网络广告!他表示,由于KC同时具有短信、电话、邮件、即时通信的属性,也就同时拥有了系统消息、邮件、官方网站、短信夹带、电话等众多广告资源,无论广告容量还是实际到达率都比传统的IM工具高得多,也因此更具有广告投资潜力,足以维持公司的运营及盈利。
在互联网应用高度发达,网民数量高速增长的今天,产业竞争也无疑将会进入白热化阶段。对于众多“淘金”的互联网特别是IM企业来说,KC软件“不与民争利”的发展思路也许不失为一种好的借鉴!
我要评评 | 买笔记本,台式机 拨打800-858-2399,为您量身打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