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3页)
整合之难就在沈向军期待通过打通产业链谋取更多市场机会的同时,网络整合正遭遇着意料之中的困难。
“天上一颗星,地下30多张网。”作为一句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广电网络分割的现实困惑。1999年,广电总局出台82号文件,要求各省网络公司对辖区内网络进行整合。由于利益归属不同,各省在推进广电网络整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
“网络整合的实质是对人和物的一次调整,而广电的利益实际上是局、台、网三方的利益。”沈向军认为,在“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格局下,省级以上的广电机构,电视广告占到总收入的90%,网络收入只占到10%;在市级广电机构,电视广告和网络收入各占50%;而在县级广电机构,情况恰恰和省级广电机构相反,广告收入占10%,网络收入占90%。而广电网络公司的经营状况绝大部分取决于网络收益。
“在大多数情况下,地方广电局、台、网的利益又是捆绑在一起的。”沈向军说。在广电部门局、台、网“三位一体”的结构下,如何考虑下级机构的利益成为网络整合的最大难题。“这是为什么网络整合越往下走越难的根本原因。”沈向军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现行的网络整合在以“市场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原则下进行,但仍然会有城市广电网络公司对整合另有考虑。
“市场和行政的手段如何区分谁多谁少?‘存量不变,增量分成’如何具体体现?”这已经成为困扰相关部门的一个问题。而在已经完成网络整合的广西、云南、陕西各省,类似问题同样存在。况且对网络改造的投资巨大,目前有线电视每月10多元的收视费仅仅是杯水车薪。
“通常在经济落后地区,地网整合的矛盾相对较小,资产整合的阻力相对较弱。地网各方的诉求不同,有的地网公司希望整合之后能带来现金流,有的地网公司则是希望带来新的业务模式。”沈向军说。尽管各地具体原因千差万别,但关注焦点仍然在于资金和技术。
在经济发达地区,省、地网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有知情者透露,在江苏、浙江两省,由于经济发达,地方网络的用户数较多、经济总量较大,网络整合更是在美好前景与现实艰难的“夹缝”中生存。“某些省网络的整合,实质上只是行政上的一种捏合,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融合。”
就在地网诸多抱怨的同时,省网也感到有力无处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省网负责人向《中国广播影视》记者诉苦说:“现在一谈整合,地方上就想要钱,可是省网哪来这么多钱,全都靠现金收购行不通。另一方面,通过资产审核,有的地网本身还不是优良资产,就等着整合的相关费用‘救命’,这种‘坐地收钱’的态度让人吃不消。”
面对地网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瓶颈”性问题,“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各地都在探索网络整合的新思路、新对策,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地网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加入到省网的整合运动之中,从而形成网络整合大潮下的‘孤岛’。这就使中广有线的合作重组有了目标。”中广有线副总裁谢永红说。
沈向军认为,现实难题确实存在,这主要应靠市场的手段去解决。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使地方得到利益,以达到存量增值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地网合作新模式
“与各省整合地网的方式有所不同,中广有线的合作重组遵循‘运用市场的手段,兼顾地方的利益’的原则。”谢永红说,“有些省里的网络整合,行政色彩较重,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游离在各省整合之外的城市有着自己不同的诉求,这样就成为了我们重组的合作伙伴,这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合作重组模式,也促进了网络重组的多元化发展。”
作为1998年成立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企业,中广有线在2001年根据广电总局相关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跨区域的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网重组工作。从今年开始,中广有线的股份制改造启动,央视以现金入股的方式成为其最大股东。
据谢永红介绍,虽然中广有线极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但目前已在温州、绍兴、绍兴县、舟山、芜湖、南通、徐州、扬州、启东、蚌埠、枣庄、上虞、绥化、马鞍山等14个地市县实现了合作重组,在各地设立了分公司,地域跨越五个省。
谢永红认为,中广有线目前的任务是,要做好与数字付费电视用户面对面的沟通。“因此,增加分公司数量,把这种网络合作重组的工作继续探寻下去,同时做好客户服务,是我们在整体战略下的具体措施。”谢永红说。
为了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谢永红几乎每周都要拜访各地网络公司。他总是试图用事实向各地网老总阐明加入中广有线的益处:资产总额23亿元;地域分布广泛,分公司属地位于发达城市居多;以合作的姿态进行合作重组;处于亏损状态的绍兴县分公司两年内实现盈利,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马鞍山、绥化、启东、徐州的网络收入大幅度增加。
尽管这种新的方式足以引起各地网络公司的兴趣,但作为省网络公司的竞争对手,实力和人情的比拼却从未间断。“除了要用更大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来说服别人之外,还要面对地方保护的压力。”谢永红说,“和省网整合相比,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
另外一个让中广有线与地网合作重组的诱因,在于现在几乎没有专门的销售机构去完成对数字付费频道节目的包装和销售,而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商往往需要“口对口”地去挨家挨户推销自己的节目。这不利于数字电视产业链在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分工。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些节目集成商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播出平台而不是销售商。两年来,数字电视集成平台的营销机构并没有建设完善,这成为一个市场的滞后性问题。
这次中数传媒、中国有线和中广有线的联合行动无疑增强了谢永红的信心。网络传输的载体是内容。“以前中数传媒、中国有线和中广有线的相关运作是分离的,现在各自为政的局面被打破,推出国家主干网、地网以及内容制造者的联合阵营,更能激发地网对加入中广有线这种新的重组模式的兴趣。”谢永红坦言。
本文导航
- 第1页:网络整合:“零和”还是“共赢”
- 第2页:网络整合:“零和”还是“共赢”